避雷针是以前的叫法,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已经放弃了这一称呼,而代之以接闪杆。据说英国当时的国王乔治二世出于反对美国-的盛怒,曾下令把英国全部后家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的尖头统统换成圆头,以示与作为美国象征的尖头避雷针势不两立,这真是避雷针应用上一件有趣的事情。接闪杆与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用以接闪的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统称为接闪器;接闪器和引下线、接地装置共同组成了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用以避免或减少闪中建筑物构筑物上或其附近造成的物理损害和人身-
之所以将避雷针改名为接闪杆,是因为以前的名称不科学,没有反映出接闪杆的原理。这些避雷针的所谓科学原理,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其防雷效果也没有得到实践的-。避雷针-出现在中国时,人们以为它可以避免房屋遭受雷击,所以称其为避雷针。但事实上,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的方式并不是避免房屋遭受雷击,而是引雷上身,然后通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正因为这个原因,也有人建议将避雷针改名为引雷针,但总的来说,还是接闪杆这个名称较为贴切。
合理选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提前放电避雷针的优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它可以“提前放电”,比普通避雷针具有-的引雷性能。常用避雷针这里仅指单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折线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可节省投资,但不适用于高度大于20m的建筑物;“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或避雷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但计算相对复杂,按此方法计算出的投资成本较大。在这二种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
成功地进行了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吸收。国内避雷针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代理国外品牌的经销商-宣传自己的产品符合国外-标准,其中真假难辨,建议采购时按照-和iec的标准来考察产品。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推荐关键词:云南防雷工程_昆明防雷接地工程_云南防雷工程检测
本页网址:https://tztz179000.ynshangji.com/xw/27653695.html